中新网<\/a>福建东山7月19日电 (记者 张金川)“妻在海峡西,夫在海峡东,日日盼
据载,1950年5月10日,国民党戎行在撤出大陆时,从东山岛掳走4700多名壮丁,其间仅200多户人的铜砵村就被掳去147人。这给本来安静的小渔村留下了91个“守活寡”的女性,铜砵村成了出名海内外的“寡妇村”。<\/p>\n\n\n\n
铜砵村坐落东山岛东北隅的康美镇,由城内、后厝、东巷、后宅四个自然村组成,现全村1000多户将近4000人口。一座寡妇村展览馆矗立村中,以宝贵的前史相片和很多什物、模型、图片,叙述着这儿过往的“人世浩劫”“旷世悲情”以及现在的“海峡曙光”。<\/p>\n\n\n\n
寡妇村展览馆工作人员黄海泳是铜砵村人,他爷爷当年被抓到台湾后,一向石沉大海。在他看来,“寡妇村”是两岸关系改变展开的一个缩影,既承载着台湾与大陆别离的不幸,又维系着两岸存亡相连的亲情。<\/p>\n\n\n\n
“一平方公里的村庄,处处是对台痕迹”,铜砵村党委驻村第一书记杨毅猛告知中新社<\/a>记者,该村对台沟通前史悠久,祖地文史奇迹很多,特别是明清时期,跟着班兵戍守台湾,在台澎多地都留下了铜砵人开发护卫宝岛台湾的身影。<\/p>\n\n\n\n
村里,“怀乡亭”“咸水井院子”承载着两岸根由的回忆。供奉玉二妈的净山名院,是台湾玉二妈庙的香缘祖庙,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每年都招引很多台湾信众前来朝拜参访。<\/p>\n\n
“期望以社区营建、工业提升为底子,以对台祖地为特征,凭借台湾村庄营建方法刻画一个新铜砵。”杨毅猛表明,铜砵村地理位置不错,接近东山岛马銮湾景区,将引入台湾“透南风”乡建乡创团队入驻,展开“陪护式”规划服务,培养民宿、近海捕捉饲养等工业,完成村庄复兴。<\/p>\n\n\n\n
2021年,铜砵村集体经济运营性收入约56万元(人民币,下同),乡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6万元。杨毅猛说,今年以来村集体经济运营性收入增长了33%左右。<\/p>\n\n
铜砵村人多以饲养、讨小海(捕鱼)、运营民宿等为生,增收致富。村中现有200多户渔民,巨细渔船90多艘,其间不少是“夫妻船”。每到黄昏时分,渔民们纷繁出海就近捕鱼。<\/p>\n\n\n\n
“一般灯火照耀每隔一个小时便可收网一次,有时一个晚上捕捉到的小管(鱿鱼的一种)能卖1万多元。”60多岁的渔民黄江祥捕鱼30多年,主要用灯火捕捉小管,“晚上7点出海,第二天早上5点多回来,直接把鱼卖给大排档老板。”<\/p>\n\n\n\n
“现在,生活水平提高了,顾客对海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更高。”黄江祥已习气这样晚出早归的生活节奏,“感觉不需花太多膂力,既轻松又高兴。”<\/p>\n\n
早年在厦门从事房产中介的林明光,回到铜砵村展开旅行业,出资运营民宿。尽管两年多来民宿业遭到疫情冲击不小,但跟着暑期旅行旺季的到来,他决心满满,“我现有60多个房间,等待旅行业加速复苏展开。”<\/p>\n\n\n\n
一个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正在这儿推动施行,触及巷弄墙面文明彩绘、民宿标识手绘地图的规划辅导,主干道、旧戏台改造,村IP文创的规划规划,谋划闽台风俗沟通活动等,促进两岸共融共通,让铜砵村越来越美、越来越好。(完)<\/p>
\n<\/td><\/tr><\/tbody><\/table>
【修改:唐炜妮】 <\/span><\/div><\/div>
|